工会网站
首页 | 工会概况 | 组织机构 | 民主管理 | 教工园地 | 政策法规 | 下载专区 | 联系我们
通知公告
关于组织参加... 2025-07-13
关于组织2025... 2025-07-03
关于举办宝鸡... 2025-05-22
关于征集庆祝... 2025-04-02
友情链接 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教工园地>>通知公告>>正文
关于组织参加第二届“劳动者杯”全国非虚构作品大赛作品征集活动的通知
2025-07-13 16:31  

各二级学院党委(党总支):

为传播与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,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高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以“新时代的劳动故事”为主题,举办第二届“劳动者杯”全国非虚构作品大赛。现将组织参加大赛的相关事项通知如下:

一、活动主题

真实记录劳动者的生活,讲述劳动的故事,描绘新时代细微的奋斗纹路,展现劳动创造文明、奋斗成就未来的时代画卷。

二、征集对象

校在读本科生、研究生。

、作品类别及要求

(一)文字作品

符合大赛主题、非虚构要求。欢迎具有时代性、公共性、新闻性的选题;也期待历史性、个人化、微视角的故事。希望投稿作品兼具优美、平实的叙事,以及充实的信息量。仅接收中文作品,作品字数为3000字15000字。

图片作品

符合大赛主题、纪实摄影要求。提倡以新视角发掘新代劳动者的新面貌,记录劳动的最美瞬间。作品单幅或组照不限(组照限35幅),彩色、黑白不限,采用JPEG电子格式提交,每幅作品文件不小于3MB。

(三)短视频作品

符合大赛主题、非虚构要求。包括横屏、竖屏视频作品,可涵盖纪录片、微电影、短视频等形式。要求作品有故事情节,时长8分钟以内。正片均以mp4格式上传,高清1080p或以上,文件大小不超过500MB。

四、作品报送

(一)投稿接收时间:即日起9月18日。

(二)作品提交要求。各学院集体组织统一投稿至指定邮箱bjwlgh@163.com邮件标题格式为“大赛投稿+学院每件作品按压缩文件包分开放置,压缩文件包命名为“作品类别+姓名+参赛作品标题”。

(三)请在邮箱正文中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及联系方式,包括姓名、身份证号码、就读院校及专业、手机号码、微信号和个人邮箱,将上述个人信息放在一个文档中,与参赛作品放置于同一压缩文件包内。

(四)提交500字以内创作说明,简述写作思路、拍摄思路等。请将创作说明和作品放在一个文档或一个压缩文件包内(文字作品如有配文图片,可一并放入;短视频作品请同时提供海报一张)。

(五)文字、图片作品作者限3人以内,短视频作品作者限7人以内。每件作品可配1名指导教师。同一类别作品,个人作者及团队作者均只能报送一则作品。

(六)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。参赛者应确认拥有作品的著作权、未公开发表、未入围其他赛事并获奖。如不符合上述情况,一经发现将取消其参赛资格。

(七)参赛作品应紧扣主题要求。内容健康、积极向上,思想文化内涵丰富,价值取向正确鲜明。

(八)参赛作品正文/正片不得标注参赛人姓名、参赛单位名称等可能影响评审公正的信息。

五、评审流程

(一)大赛初评委员会从参赛作品中评选出30篇文字作品、30组图片作品、30则短视频作品入围。

(二)邀请国内非虚构领域有成就的创作者,以及新闻传媒、文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终评委员会,从入围作品中评选出获奖作品。

(三)获奖作品向社会公布并择优向《工人日报》《中国工人》《中国教工》、中工网等工会媒体推荐发表,获奖短视频作品还可获得大赛合作短视频平台的传播支持。

六、奖项设置

(一)竞赛奖项

文字作品类:一等奖2名、二等奖4名、三等奖6名,优秀奖8名,颁发奖品和证书。

图片作品类:一等奖2名、二等奖4名、三等奖6名,优秀奖8名,颁发奖品和证书。

短视频作品类:一等奖2名、二等奖4名、三等奖6名,优秀奖8名,颁发奖品和证书。

(二)组织奖项

1.优秀组织奖:对本次大赛表现突出的组织单位颁发优秀组织奖。

2.优秀指导教师奖:对精心组织高校学生/团队积极参赛,作品成绩优异的参赛个人/团队指导教师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奖。

七、注意事项

(一)参赛作品严禁虚构、合成、剽窃或抄袭,包括不得大量借鉴作者本人此前公开发表的内容。如有引用资料,请注明出处,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。

(二)严禁利用AI进行创作或参与创作。AI的使用仅限于采访记录整理、文献检索等辅助性工作,并且必须经过严格核实,确保AI生成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。

(三)主办方保留核查作品真实性的权利。参赛者需自行保留作品中相关信息的完整材料及受访者的联系方式,以备核查。

(四)为保证大赛的严肃性和较高水准,当出现作品未达到相应获奖标准的情况,该奖项将空缺。

(五)参赛者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。获取信息时,请务必遵守相关伦理准则,不得以危及自身或他人的方式获取信息。参加本次大赛所造成的纠纷及一切后果由参赛者承担。

(六)作品一旦提交,即视为授权主办方对提交作品可进行公开展示、发表及宣传。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,本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所有。

八、联系方式

联系人:杨文艳 联系电话:0917-3364333



校工会(妇女联合会) 学生处

2025年7月13日


关闭窗口
设为首页   加入收藏
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
版权所有 宝鸡文理学院工会